国产在线高清无码|欧美日韩国sss|久久51.com|超碰在线公开97|曰夲AV一区二区|成人免费AV网站|成人97在线观看

每日經濟新聞
要聞

每經網首頁 > 要聞 > 正文

專訪2023年公募年度“前三甲”基金經理之東吳基金劉元海:2024年圍繞AI找投資方向,投資培育周期不要一直拿著

每日經濟新聞 2023-12-30 09:54:56

每經記者|黃小聰    每經編輯|葉峰    

隨著2023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收官,公募基金全年的業(yè)績也浮出水面,雖然今年公募基金整體業(yè)績不佳,但也有部分產品創(chuàng)造了比較好的收益。

如果剔除QDII產品、北交所主題基金,排名前三的分別為東方區(qū)域發(fā)展、東吳移動互聯(lián)和東吳新趨勢價值線,其中后兩只產品均為劉元海管理。

而在收官之際,記者也第一時間采訪了東吳基金劉元海,來聽聽今年進入“前三甲”的基金經理對于2023年的投資有何感想?展望2024年,他又都有哪些判斷?

回顧2023年:6月20日之后的回調超出預期

NBD:回顧2023年,您管理的產品排名靠前,關注您之前在季報中提及,判斷2023年科技股可能存在較大機會,您當時是基于哪些信息做出的判斷?

劉元海:2023年年初,我在季報中認為2023年科技股可能機會,主要基于以下兩個原因。

一方面,從基本面角度來看,站在2023年年初,我們認為以chatGPT技術為代表的AI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有望驅動全球科技進入新一輪創(chuàng)新和應用周期,同時疊加科技和數字經濟有望成為未來3-5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,因此我們判斷未來3-5年乃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或將進入科技股時代,我們看好未來3-5年甚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科技股行情。

另一方面,從股價來看,中證TMT指數在2015年年中見頂回落以來,2023年年初中證TMT指數依然處于相對底部的區(qū)域,整個TMT板塊股價處于相對低位的水平。

從我十余年的投資經驗來看,如果一個行業(yè)基本面是上行的趨勢,疊加股價處于歷史相對底部區(qū)域,雙重因素的共振下,往往意味著該行業(yè)未來投資機遇可能是值得期待的。

NBD:到了2023年底再回過頭看全年的投資,您認為哪個時間點讓您印象最為深刻?

劉元海:今年上半年以chatGPT為代表的科技股表現相對比較亮眼,但是中證TMT指數在6月20日見頂之后出現大幅回調,回調幅度要超出我們預期。此時我們看好科技股觀點面臨比較大壓力,投資決策也面臨艱難抉擇。

但是經過科技股歷史行情復盤,我們還是堅定看好未來3到5年A股科技股行情,認為短期科技股股價回調不是因為產業(yè)趨勢改變,更多是市場交易行為導致的。從PC互聯(lián)網時代和移動互聯(lián)網時代經驗,當科技行業(yè)出現殺手級產品或者技術驅動科技進入創(chuàng)新周期,科技股行情持續(xù)時間可能是5年甚至是10年,科技股指數可能上漲5倍甚至10倍。

我們認為以chatGPT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有望驅動全球進入新一輪創(chuàng)新周期,進入人工智能時代,未來3到5年乃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科技股有望有較好表現,因此2023年下半年我們依然堅持看好科技股的觀點。

展望2024年:看好AI算力和應用、電子半導體以及汽車智能化

NBD:您如何看待2024年A股市場行情?

劉元海:展望明年,預計經濟可能穩(wěn)中有升,國內政策也有望持續(xù)支持,同時全球利率環(huán)境或變得更加友好。目前來看,經過2-3年的調整期,市場估值水平也處于歷史較底部,同時AI在應用、硬件等方面可能也會加速發(fā)展,存儲HBM,先進封裝,半導體產業(yè)鏈等產業(yè)趨勢表現相對比較明確,衛(wèi)星互聯(lián)網、人形機器人有望進入從0-1的兌現階段,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在不斷轉型,市場或也在尋找下一輪技術創(chuàng)新的產業(yè)。如果能源價格能保持相對穩(wěn)定,后續(xù)利率可能會持續(xù)回落,而在市場逐步轉好的時候,各個板塊機會也有望更加多元,行業(yè)自身長期成長性或將受到更多關注。市場也經過接近2-3年的調整,目前位置上或也不需要進一步悲觀。

未來看,我國高端制造有望逐步加速,AI+、衛(wèi)星產業(yè)鏈的逐步拓展也是趨勢,智能駕駛,人形機器人也有望處于逐步向好階段,而AI+對制造業(yè)的影響也越來越大,新興產業(yè)趨勢也有望越來越明確。

NBD:2023年AI行情火熱,2024年還能持續(xù)嗎?

劉元海:站在當前時間點展望明年,我們仍然相對看好以AI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股投資機會。過去每一輪科技大行情,都源于科技領域出現殺手級技術或者殺手級產品,并推動全球科技進入新一輪創(chuàng)新周期。wind數據顯示,在此過程科技股指數上漲5倍甚至10倍,行情持續(xù)時間5年甚至10年。

當前,以ChatGPT技術為代表的AI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具有“殺手級”產品特征——技術通用性和用戶覆蓋的廣泛性(to C和to B),因此AI人工智能技術有望驅動全球科技進入新一輪創(chuàng)新和應用周期,同時疊加數字經濟有望成為未來3-5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,因此我們判斷未來3-5年乃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或將進入科技股時代,我們看好未來3-5年甚至更長時間A股市場科技股行情。

NBD:科技賽道細分領域較多,如何把握科技投資主線?

劉元海:從投資主線看,我們認為A股科技股投資主線可能仍然要圍繞AI主線進行尋找,我們相對看好以下受益AI技術發(fā)展的三大方向投資機會:AI算力和應用、電子半導體以及汽車智能化。

首先,AI算力和應用,原因有三個。第一,從歷史經驗看,6月份以來AI板塊股價調整幅度和時間到位概率相對較大;第二,AI算力3季度開始釋放業(yè)績,未來兩年成長性相對比較確定;第三,3、4季度之后AI多模態(tài)大模型以及AI應用有望陸續(xù)推出,AI產業(yè)發(fā)展有望進入新的發(fā)展階段。

其次,電子半導體。從歷史經驗看,一般電子半導體周期為四年左右,即行業(yè)景氣上行周期兩年左右,下行周期也是兩年左右。最近一輪全球電子半導體周期是從2019年6月份見底回升,至今年年中剛好四年,從時間周期看,全球電子半導體行業(yè)有望進入新一輪周期。據半導體產業(yè)協(xié)會(SIA)數據,2023年10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-0.7%,較9月份的-4.5%明顯收窄。從行業(yè)中觀數據看,全球電子半導體行業(yè)景氣拐點或已現,行業(yè)景氣已呈現出見底回升趨勢。

另外,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龍頭IC設計公司基本表明電子半導體庫存見底,4季度需求逐步恢復。與此同時生成式AI手機和pc端側落地,AI手機和AI PC機等有望驅動一波換機潮從而催化電子半導體行業(yè)景氣復蘇強度。并且當前A股電子半導體行業(yè)指數處在近幾年相對底部區(qū)域。站在當前時點展望未來,我們對A股電子半導體行業(yè)投資機會逐步樂觀。

最后,汽車智能化。我們判斷未來汽車智能化水平可能將是整車廠商競爭力的關鍵,明年國內汽車智能化產業(yè)趨勢有望從 0-1培育階段進入1-N成長階段。從投資經驗看,成長階段或許是行業(yè)投資相對較好的時期,因此汽車智能化投資機會或也值得關注。

談投資:培育周期做主題,快進快出,不要一直拿著

NBD:您的投資理念是什么?

劉元海:我的投資理念是與時代共舞,把握時代的阿爾法,努力找到每個時代主導的行業(yè)。我把自己定義為產業(yè)趨勢投資者,具體來說,就是對該產業(yè)所處階段進行劃分。在我的投資框架里,一般會根據行業(yè)滲透率分成培育、成長、成熟三個階段。很多行業(yè)都有滲透率這一指標:當行業(yè)滲透率在10%特別是5%以內時,行業(yè)基本處在一個培育周期。當滲透率超過10%,就進入成長期。

培育階段,基本上是市場預期某一行業(yè)未來可能會很好,產業(yè)剛剛處于一個技術培育的周期,預期股價可能會漲上一輪。但漲到一定程度時,市場發(fā)現未來一年、多年兌現不了,股價可能全跌回來。所以在培育周期,就按培育周期的投資思路去做,不要買入了一直拿著最后全部跌回,坐過山車。

成長周期是最關鍵的周期,對成長期的行業(yè)我們可以相對積極,因為這一階段有可能看到業(yè)績的大幅增長,這會帶來企業(yè)未來利潤的上升。

我是產業(yè)趨勢投資者,在做產業(yè)研究投資時,我非常重視每一個產業(yè)的成熟度,因為每一階段的投資邏輯是不一樣的。培育周期,就奔著主題去做,快進快出。成長周期,可能有機會分享整體盈利兌現。

NBD:科技股投資波動較大,部分科技股估值較高,如何把握?

劉元海:對科技股定價來說,經過我多年經驗總結,不僅要關注動態(tài)PE,更應該關注中長期市值空間。在早期做科技股投資時,我關注動態(tài)PE,也就是基于賣方或者自己的盈利預測,最后發(fā)現錯過了一些優(yōu)質股票。后面我也反思,當景氣行業(yè)進入景氣上行周期或者科技行業(yè)進入景氣上升周期過程中,最后會發(fā)現盈利預測可能會超出市場預期。

相對合理的定價模式就是給一個中長期市值空間。我們可以測一個中期的市場規(guī)模,然后給一個公司合理的份額、一個合理的利潤率就能算出它的一個中長期利潤,再給一個合理的估值水平計算出未來的市值空間,然后與當前市值空間比較,有可能市值空間達兩倍甚至三倍,就不要太在意PE。

NBD:成長股尤其是科技行業(yè),向來波動比較大,今年有不少上半年漲得不錯的個股,下半年都回到年初起點的位置。想請問您怎么看這種波動?您又是如何去控制波動和風險?

劉元海:科技行業(yè)是高beta行業(yè),科技股股價波動要顯著高于市場波動率。由于科技行業(yè)想象空間比較大,在市場風險偏好高的時候,市場可能通常會在短期內將未來預期反映在股價上。在市場不好的時候,由于業(yè)績跟不上股價表現,所以股價回調幅度可能就會比較大。

在回撤控制方面,我通常采取兩種方式來降低回撤。一是,個股選擇上,我通常以細分行業(yè)龍頭作為重點關注對象。從經驗上看,在產業(yè)趨勢上行背景下,龍頭股跑贏行業(yè)指數概率是相對比較大的。但是在市場下跌時,龍頭股跌幅往往可能小于小盤股。二是,我對科技股會設定中長期目標市值。如果因為市場風險偏好提高,導致科技股股價大漲,達到或者接近我的目標市值時,我會考慮進行一定止盈。

封面圖片來源: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(資料圖)
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(lián)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

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

0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