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視新聞 2025-07-14 20:36:30
公元347年,東晉桓溫平蜀后設遂寧郡,取“平息戰(zhàn)亂,遂得安寧”之意,遂寧由此得名。1600多年來,這座四川盆地腹心的城市,受山川滋養(yǎng),走出了陳子昂、黃峨、張問陶等英才俊杰,享有“東川巨邑”“文賢之邦”等美譽。
遂寧位于成渝腹心,處在四川盆地的幾何中心,與成都和重慶等距128公里,鐵路旅程均只要1個?時左右。今日遂寧,不僅是成渝地區(qū)雙城經濟圈中心節(jié)點城市和巴蜀文化交匯地,更是以人間煙火為底色,繪就幸福美好的棲居之城。
7月12日20:00檔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(CCTV-1)將推出大型季播節(jié)目《城市風華錄》遂寧篇??偱_主持人尼格買提、王嘉寧,與中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楊雨、演員楊迪一同組成“風華團”,從魅力遂寧、活力遂寧、實力遂寧等多角度,全方位探尋遂寧新時代“騰飛密碼”,感受遂寧宜居宜業(yè)的城市文明新形態(tài),探秘“成渝福地”的活力脈動與幸福之源。
遂寧圣蓮島
遇見800余種荷花的夏日浪漫
遂寧的城市格局,以“一江七河九湖”串聯(lián)“兩山四島八濕地”,編織成獨特的生態(tài)公園體系。這里“城在水中映,水在城中流”,宛如一幅靈動的山水畫。
處處見綠、陣陣花香,作為全球綠色城市、國際花園城市、國家園林城市、中國十佳宜居城市,生活在遂寧,每個人都有10分鐘到公園的自由?!帮L華團”來到遂寧的“城市之心”——圣蓮島,感受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”的荷花世界。
圣蓮島靜臥涪江江心,面積達1.52平方公里,集生態(tài)、文化、旅游于一體,享有“城市之心”美譽。俯瞰全島,其形恰似一枚蓮瓣漂浮江上,島上還匯聚了全球23個國家的800余種荷花,涵蓋七大色系,囊括世界約70%的荷花品種,堪稱“世界荷花博覽園”。作為全國花文化基地、四川最美花卉觀賞地,圣蓮島每年接待游客274萬,是遂寧當之無愧的城市名片。
曾經的圣蓮島植被稀少,逢大雨便道路積水、水患頻發(fā)。2015年,遂寧建設海綿城市,將其作為試點:道路進行海綿化改造,并引種荷花等水生植物,形成天然的蓄水凈水系統(tǒng)。如今,全島綠化率超60%,宛若一塊巨大的“生態(tài)海綿”。
水,讓城市變得靈動。來到觀音湖旁的水上運動學校,“風華團”嘗試了槳板、皮劃艇等遂寧人喜愛的水上運動。如今,遂寧正攜手國家體育總局,將觀音湖打造成“國家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”,未來,更多便民親民的水上運動場地及設施將在此涌現(xiàn),親水經濟將使遂寧激發(fā)更多活力。
唐朝“營銷大師”來自這座城
陳子昂怒摔百萬古琴一夜爆紅
遂寧,這片被涪江滋養(yǎng)的川中腹地,自古人杰地靈——陳子昂曾寫下“前不見古人,后不見來者”的千古絕唱,黃峨以才情留下“天涯極目空腸斷”的閨閣心韻;張問陶更賦“天籟自鳴天趣足,好詩不過近人情”的詩魂雅韻,令其素有“文賢之邦”的美譽。
作為遂寧詩歌文化的頭號代言人,陳子昂被譽為盛唐詩風的“唐之詩祖”,他的詩風影響了許多唐代大詩人。而懷著同樣憂國憂民之心的杜甫,到遂寧拜謁陳子昂時寫下“射洪春酒寒仍綠,目極傷神誰為攜”的詩句。
不為人知的是,陳子昂還是唐朝的一位“營銷大師”。原來,彼時22歲的陳子昂意氣風發(fā)赴長安應試,在兩次落榜后巧施妙計,見有人百萬賣琴,他重金購得并邀全城名流聽曲,次日卻當眾摔琴高呼:“蜀?陳子昂,有文百軸,馳走京轂,碌碌塵土,不為人知,此樂賤工作之役,豈宜留??!彪S后便發(fā)詩文,文才震驚京城,京兆司功王適贊其“必為海內文宗”,自此聲名鵲起,一夜爆紅。
陳子昂的詩,既是個人仕途沉浮的心靈史,亦是初唐社會的鏡像?!帮L華團”來到陳子昂的讀書臺,探尋他成為學霸的人生之路,感悟他的文人風骨與理想情懷。
詩香滿遂寧
涪江畔漫溢詩意的生活
子昂路、子昂隧道、子昂廣場、子昂花園、子昂漁莊、子昂機械加工、子昂二手車……如今,陳子昂已經融入了遂寧人的生活日常。而因為陳子昂,詩歌也成為這座城市鮮活的文化符號。
2015年,詩刊社與遂寧合作設立“陳子昂詩歌獎”、每年舉辦遂寧國際詩歌周、萬人詩歌朗誦會等詩歌盛會。遂寧現(xiàn)已發(fā)展出近10個詩歌團體,有700余名會員,詩歌成為遂寧人的生活日常,讓“前不見古人”的千年詩心在當代市井間煥發(fā)新生。
讀詩、寫詩、評詩,“風華團”應陳子昂詩社社長羅明金之邀,在涪江畔赴一場夏日詩會。詩歌聲朗朗,有人通過詩歌找到歸屬感,選擇與家人一同留在遂寧,詩心激發(fā)他對這座城的熱愛,還準備出一本《寫給遂寧的100首詩》;有人在40歲重拾文學夢,不僅讓詩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,還舉辦了涪江流域帳篷詩歌節(jié);有人覺得和陳子昂一樣不被理解,通過詩歌,找到了表達自我和紓解情緒的出口;有人工廠謀生詩意作伴,寫了2500首詩詞作品,詩歌讓他的生活更有滋味……在遂寧,每個人都可以是詩人。
國寶級文物的寶藏之地
這里有全國唯一的專題類宋瓷博物館
逛博物館,是讀懂一座城市的好方法。遂寧常住人口274.8萬(截?2024年末),有座博物館,單日人流量最?能超過1萬人次。
四川宋瓷博物館是瓷器愛好者的圣地,其鎮(zhèn)館之寶荷葉蓋罐為國寶級文物。1991年9月,遂寧金魚村村民王世倫一鋤頭挖出一個瓷爐,意外發(fā)現(xiàn)轟動全國的南宋瓷器窖藏。此次出土完整及可復原器物1005件,瓷器達985件,為迄今國內最大、最完整的宋瓷窖藏。其中,出土的龍泉窯青瓷代表中國陶瓷制作巔峰。為保護這批珍品,遂建此館,它也是全國唯一的專題宋瓷博物館,館藏宋瓷的完整性與稀缺性全國頂尖,館內擁有國家一級文物31件、二級文物342件。
南宋龍泉窯青釉五管瓷器、南宋景德鎮(zhèn)窯青白釉捏塑大口蟾蜍形三足瓷水盂、南宋龍泉窯青釉荷葉蓋罐……“風華團”近距離感受國寶的光彩與質感,并結合博物館AR、VR與全景漫游等技術多維度品味宋瓷之美。作為四川省首批文博研學基地,四川宋瓷博物館還開展各種文化惠民活動,館內打造教學實踐空間及研學體驗區(qū),創(chuàng)新開發(fā)了多主題教育課程。
到“天府糧倉”看看“招牌菜”
探秘遂寧綠色食品的“菜籃子”
遂寧自古便是 “天府糧倉” 核心區(qū),白居易曾贊 “遂居蜀之腴”。如今,這座地處成渝腹心的川中樞紐,正以“成渝地區(qū)雙城經濟圈糧倉”之姿,將千年農耕底蘊轉化為綠色食品產業(yè)的強勁動能。
大食物觀理念下,人們要“吃得飽”,更要“吃得好”。豐富多元的食物供給也是遂寧綠色食品產業(yè)現(xiàn)代化的一大特色。2024年,全市新獲證綠色食品17個、名特優(yōu)新農產品20個、地理標志農產品4個,全國綠色食品原料(水稻、玉米)等標準化生產基地續(xù)展7個,獲得省級“天府糧倉”精品品牌10個。其中,遂寧的紅薯已成功納入聯(lián)合國糧農組織“一國一品”和“科創(chuàng)中國”項目,也是遂寧綠色農業(yè)的“招牌菜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里的很多嬢嬢都是技術能手!作為全國巾幗現(xiàn)代農業(yè)科技示范基地,該產業(yè)園區(qū)2000余名員工中超80%為女性,撐起綠色食品產業(yè)版圖中閃耀的“半邊天”。從“天府糧倉”到“舌尖上的綠色引擎”,遂寧正以科技為筆、土地為紙,書寫著從“吃得飽”到“吃得好”的產業(yè)升級新篇章。
當“山川灑落”的千年詩境邂逅現(xiàn)代都市的煙火繁華,7月12日,邀您一同走進詩意遂寧,探索“成渝福地”的當代風華!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(xiàn)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